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乡村治理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聚焦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组织既是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能力彰显的重要载体。坚持把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的关键抓手,持续推进基层党建“揭榜挂帅”工作、开展“强基提能”行动计划,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作为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开展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三五”集中攻坚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把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一体推进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锻造堪当重任的基层执政骨干。
聚焦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谋发展离不开人,抓治理更需要“能手”。培养好乡村治理能手,必须树立在工作一线培养干部的理念,高度重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选派管理、大学生到村任职等工作,推行“暖巢留雁”工程,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重。立足实际条件,着力破解“权责失衡、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难题,厘清“应尽之责”与“应减之负”的关系,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聚焦主业、担当作为,促使整个基层拥有秩序与活力。注重后备力量的源头培养,把优秀村级干部、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大学毕业生等纳入培养范围,着力建好村“两委”后备人才储备库。
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村集体经济是否强大,决定着一个村庄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幸福程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聚焦集体经济发展短板,整合资源要素、探索发展新路,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为集体经济发展定向领航。深入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打破行政、地域、业态壁垒,打造区域化功能型党组织,推动功能、产业、机制、资源链式融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鼓励村党组织书记依法依规担任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探索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取盘活资源,全链托管、农资集采、项目承建、土地入股等方式,激发集体经济抱团联动,带动党员群众融入共富产业链,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