བོད་ཡིག |  English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蛇) 正月十二 搜索 |  关于我们
中国藏族网通

“三产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 :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 2025-03-06
字体 :

新春的暖阳驱散着寒意,也映衬着韩秀花幸福的脸庞。

“从没想过从小学习的刺绣有一天能够成为谋生的手段。”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村民韩秀花小时候就学会了刺绣,在进入阿河滩村青绣扶贫工坊之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如今,凭着过人的手艺,韩秀花已经成为了工坊里数一数二的专业绣娘。“一个月大概能绣三到五件绣品,差不多有3000多元的收入。”韩秀花说。

韩秀花生活的改变,源于阿河滩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业发展思路。

阿河滩村地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良好,村内不仅有800多年仍根深叶茂的空心古榆树,还有着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河滩清真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刺绣等5处人文历史资源,更有地下水潜蚀作用形成的树枝状潜蚀沟和漏斗状潜蚀穴等6处地质资源。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阿河滩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早在2013年,阿河滩村就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机会,建成了青海省第一个成功获批的地质文化村。随后,村里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地质文化理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确立了“地质+生态旅游”的文旅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发展举措,于2024年9月顺利通过考评,成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四星级地质文化村之一。

借着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阿河滩村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平台优势,制定了阿河滩村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民俗手工业等其他产业融合互动。

韩秀花所在青绣扶贫工坊就是在这一发展思路下诞生的。通过创建青绣就业工坊,阿河滩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农增收作用,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平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1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制作,也通过“在自家炕头挣到钱”的方式,灵活调动妇女从事撒拉族女儿绣的积极性,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

阿河滩甘红种养殖合作社、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古榆山庄农家院、古色古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太空舱旅游民宿……阿河滩村通过这些乡村农文旅产业经营主体,让当地2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并逐步形成了文旅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编辑 : གསང་བདག་རྒྱ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