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铭 记——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建设与守卫部队

来源 : 青海日报    作者 : 马清芳    发布时间 : 2024-08-26
字体 :

施工现场工程兵用铁锤砸石头。 原8342部队军人提供
基地路基建设现场。原二二一厂职工提供
工程兵战士修建基地道路。原8342部队军人提供
解放军战士在221基地5号哨所站岗。 原221基地职工提供
驻守基地的解放军步行巡查。原221基地职工提供

20世纪50年代,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不畏强权、审时度势,毅然做出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的战略决策。

1958年7月,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221基地)。10月,中央军委、公安部及有关部委将221基地列为绝密级保密单位。1962年7月,从海晏县红山嘴向西,方圆1137平方公里被划定为军事禁区。特殊的性质、特殊的任务、特殊的环境,需要基地有最严格的保卫制度和保密纪律。从此,也诞生了一批建设、守卫的秘密部队。在221基地,先后有2支建设部队、7支守卫部队。他们为“两弹”研制,秘密执行建设与守卫任务,默默守护着基地的安全……

奋战青海高原,施工建设“两弹”研制基地

建设基地的第一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铁十师)。1953年11月,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经七昼夜从朝鲜到达陕西咸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1962年12月,铁十师调集46团998名官兵,从甘肃省山丹军马场开赴青海省湟源、海晏两县,担负221基地专用线施工任务。1963年3月,铁十师46团、48团部分官兵再上青藏线,担负青藏铁路一期海晏至克土段干线、海湖支线的施工建设任务。

铁十师官兵克服了青藏高原地区生活艰苦、施工条件差等困难,完成了221基地总计14条厂区支线,4个车站、机务段工程,22.74公里铺轨任务。他们为确保基地交通运输畅通及各项科研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建设基地的第二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342部队。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两弹”试验基地工程建设特殊部队,即“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这支部队是以刚从朝鲜归国的志愿军19兵团机关、志愿军工程指挥部、后勤部人员为基础组建而成。部队刚组建,就奔赴大西北从事特种工程,陆续参与青海221基地、新疆马兰基地、甘肃东风基地等工程建设任务。

1961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特种兵工程指挥部抽调部分人员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4师(辖101团等7个团),负责统一组织管理西北地区所有核科研基地工程建设。其中,101团作为先头部队在1959年底陆续进入金银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路、坑道施工及基地建设其他任务;103团于1963年8月从甘肃玉门开赴海晏县,担负同宝山炮兵阵地、厂区东线道路以及地下坑道工程等建设任务。

103团10连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战争年代曾转战大半个中国,为祖国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平年代马不卸鞍、身不解甲,为新中国国防建设战天斗地、修路架桥,被中央军委授予“风雪高原工程兵十连”光荣称号。

据参与修筑同宝山公路任务的10连副指导员宋同太回忆,当时,施工条件简陋,没有大型机械,筑路工程全靠人工,施工地段都是硬石山地,施工难度大。10月的同宝山上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0多度,全部是冰冻层,山路难行,短短20公里路,汽车要行驶1个多小时才能到半山腰。车上不去,战士们就背着100多斤的帐篷一步步往上爬,半夜12点才到达山顶。随后又连夜搭帐篷,直到凌晨2点多钟才得以休息。在两个多月的同宝山公路建设中,天寒地冻、常年冰雪,地面用铁锹挖不了,用石镐刨不动,一镐下去,也只刨出一个小坑。常常,战士们的手被震麻动弹不得,有的人手起了泡、磨出了血,但仍然用钢钎钻、大锤砸,打眼放炮。战士们在山上喝冰雪融化的水,吃夹生米饭、馒头,肚子发胀难受,炊事班长就以烙大饼来解决吃夹生饭的问题。

守卫基地,为惊天动地事做默默守护人

守卫基地的第一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0971部队。基地筹建之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组建221基地警卫团(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0971部队”)。主要任务是对基地设计部、实验部、生产部、总体部及重要车间工号等科研生产区域,进行全面封闭隔绝,实行一级警卫,三层守卫防护警卫。

1982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这支部队随之转入武警序列。2019年3月又改为执勤支队一直守卫在404厂。

守卫基地的第二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8100部队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组建的。1968年,部队换防到221基地,担负基地总厂及各分厂警卫、押运、训练等任务。1976年,部队辗转宁夏贺兰山地区执行新的任务,结束了基地守卫的工作。

守卫基地的第三支部队是兰州空军高炮师。1965年4月,沈阳军区空军在辽宁黑山组建高炮12师师部和34团,装备口径85毫米和100毫米高炮。5月,师机关和34团开赴青海海晏地区,担任基地防空作战任务。1966年3月,在鞍山组建的高炮35团、36团于4月又先后开赴海晏县。至此,高炮12师34团、35团、36团共同担任基地防空作战任务。

1965年4月,广州军区空军在广东花县成立高炮13师师部和37团。1966年3月,广州军区空军在广州成立高炮38团;1966年3月,高炮9师、10师在广西柳州成立高炮39团。1968年1月,高炮13师(37团、38团、39团)共同从兰州调防青海海晏县,接替高炮12师,担任基地防空作战任务。

1964年3月,空军高炮101师改称空军高炮第1师,下辖502团、505团、507团。1973年10月,高炮1师奉命从兰州调防到青海省海晏地区(隶属兰州军区空军建制),接替高炮13师执行221基地防空任务,部队分别驻扎在以同宝山为中心的克图山、银登山、五谷山等山顶,共同保卫基地安全。

驻守同宝山的空军高射炮兵第12师、13师、1师是全军驻扎海拔最高的高射炮师,由于特殊保卫任务,各部队经常换防,条件也极为艰苦,但是,战士们不畏严寒、不惧艰险,坚守岗位,保卫着基地的安全。

221厂文艺宣传队职工刘爱莲回忆说:“我们赴同宝山驻地高炮师慰问演出时,看到部队营地是半掩体建筑,设施十分简陋,战士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强紫外线环境下训练与守卫,脸晒得黑红黑红,手冻得都成了紫红色。他们见到我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们每次演出后在营地吃饭,战士们特别热情,把那些常年积攒下来舍不得吃的花生糖果都拿出来,山上没有水果和蔬菜,战士们就用粉条炖肉做的烩菜招待我们演出人员。”

守卫基地的第四支部队是空军第二高射炮兵独立八团。1969年12月,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地空导弹)独立第八团在兰州组建成立。12月到达海晏县城驻地,执行基地防空作战任务。其中,独立12营于1967年进驻青海湖东岸克土码头,是最早进驻221基地的导弹部队,担负早期基地防空作战任务,是驻守在青藏高原的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部队与基地直线距离22公里,处在基地周边阻击美苏轰炸的最佳位置,并建有永久阵地和固定营房。独立第24营,于1967年7月由南京空军在浙江杭州岘桥组建而成。官兵多从生活条件优越的雷达5团、导弹9营和机场通讯分队抽调。1969年11月,部队移驻青海湖西侧刚察县泉吉沟阵地,与221基地直线距离为110公里。

守卫基地的第五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探照灯兵第六团(灯六团)。195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探照灯兵第六团在上海南汇新场组建,保卫上海南汇。后移防河北、山东,在渤海口设防担任保卫首都北京防空作战任务。1966年4月,空军紧急命令灯六团三个营秘密奔赴大西北保卫基地。灯六团各营灯站迅速从西宁火车站摩托行军到达基地。灯六团配置雷达灯站、跟踪灯站,分别驻守在同宝山、厂区各分厂等,与高射炮部队在基地上空组织起了一张光与火的空中保护网。

1973年12月27日上午,湟源县和湟中县共73名农牧民在青海湖海晏水域捕冰鱼,突然刮起了罕见的东北风,冰层破裂,其中39人站在一个大冰块上,随风向湖心漂移。数九寒冬,风冷刺骨,渔民生命危在旦夕,险情逐级上报至渔民所在各县及青海省、国务院。当日下午,国务院并中央军委电令原兰州军区全力组织营救,驻守在青海湖畔的空军地空导弹八团12营成为主力救援部队,当即抽调人员、车辆,组成了副营长宋泽芳带队的救援队伍。

当晚,驻守在青海湖东岸的空军探照灯兵六团所属的几个灯站打开探照灯为救援照亮湖面,经过全营几十名官兵彻夜搜救,遇险的39名渔民全部得救,而时任12营副营长的宋泽芳和海晏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江泽松,为营救遇险渔民不幸壮烈牺牲,他们以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舍生忘死的军民鱼水情。

原高炮一师一团九连指挥排排长徐胜国说:“我们全连指战员面对同宝山恶劣的生活环境,扎根高原、戍边为国的坚定信念不动摇;勇斗风雪,奋战严寒的顽强意志不消退。全连指战员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我们守卫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的任务。”

空军探照灯兵团第六团老兵刘广德回忆道:“当兵苦不苦?部队是个大熔炉,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我们以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段军旅生活历程,我终生难忘。退伍后,我数次返回曾经保卫过的二二一厂,回顾往昔的岁月。”

现年81岁的8342部队103团战士蒋启武,至今还保存着60多年前在同宝山使用过的一块帐篷布。他说:“看见这块帐篷布,就会想起在同宝山的难忘岁月。当时,大家到山上后高原反应强烈,身体极度不适,尤其是来自南方的战友们,有的手冻伤了,手指头伸不直;有的脚冻裂了,走路疼得厉害;有的因抡大锤将虎口震裂。但是他们带病坚持,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倒下,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退却是不行的,大不了多出点儿血,流点儿汗!原定40天内完成的任务,仅用19天就完成了。”

守卫基地的第六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独立第35团3连,该团隶属兰州军区空军管辖。1964年6月从沈空、北空、济空、南空和武汉空军等抽调整建制雷达连队,迅速集结到了西安。1964年8月1日,在兰州军区空军礼堂举行授旗仪式。授旗后,部队乘两个专列奔赴驻地。三连进驻海晏站,其余各连进驻青海德令哈站等地和甘肃河西走廊。各雷达连按照规定时间开机警戒,正式担负战备及核试验保障任务,35团圆满完成了原子弹、氢弹试验中的各项特殊任务,为核试验成功作出可贵贡献。

守卫基地的第七支部队是221基地消防大队。消防大队成立于1958年,是唯一一支隶属于221基地的特殊部队。从1958年始建到1993年,先后有18批近800多名消防人员来到基地,负责基地营房、设施、车辆等的消防工作。在驻守221基地近27年时间,大队官兵忠诚履行军人使命,秘密执行守卫任务。

作为在221基地成长起来的一名消防老兵,张虎业深感自己从事的工作既光荣又伟大,哪里有艰巨的任务就主动请求参加。当时,核爆试验现场消毒和清洗场地需要大量用水,他经常执行送水任务,一天要送好几趟水。虽说挨冷受冻,但从不叫苦叫累。他至今最难忘的,是1978年10月六厂区进行试验时发生火灾,大大小小的火球向四周急速飞去,草原瞬间变成一片火海。火光就是命令,所有参战人员听到灭火战斗的口令后,手持灭火工具飞一般冲向火场。由于草势茂密,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灭火工具被火烧光,战士们就脱下战斗服扑打,这样连续作战10余个小时,才将草原烈火扑灭。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一名消防军人,保卫221基地是我的使命所在。

驻扎在基地的广大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以保障基地建设、保卫基地安全、确保科研生产顺利进行为使命,在金银滩草原上,几十年风雪无阻,巡逻在基地禁区的边界线,驻守在要道哨卡,站岗在基地重要部门,严格细心地检查每一个往来者的证件,及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突发事件。他们为基地每一个角落的安全,为原子弹、氢弹顺利研制成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汗水和辛劳。

一位原地空导弹八团老战士这样回忆:“每当看到描写部队生活的影视剧,或者是听到了歌唱战友情的歌曲,我都会为之动容,都会心潮澎湃,甚至会热泪盈眶。我怀念部队那激昂的军号声,怀念训练场上战友们那矫健的身影,怀念高原哨所周围的青草和羊群……”

同宝山是221基地防空守备的重点地区。先后有高射炮连、机枪连、雷达站和探照灯站的1500余名解放军官兵驻扎在同宝山。如今,追寻着他们的遗迹,海北州积极推进同宝山生态旅游、红色研学基地建设,驻守基地部队的事迹得到有效挖掘:征集驻守221基地部队实物375件,在纪念馆予以集中展示;打造了同宝山红色研学展厅;撰写口述史文章60篇20余万字;出版书籍《核事业的忠诚守护者》;挖掘空军守卫部队旧址16个,驻守部队人员防空弹药存储洞库5个;累计7万余人(次)到同宝山接受红色教育。同宝山而今已成为省内外重要的红色研学和国防教育基地。

今天,在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之际,让我们致敬这些基地建设与基地守卫部队的战士,铭记他们的功绩。这些解放军、武警官兵,为了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甘做默默建设者与守护者,他们同研制“两弹”的科学家一样,是“两弹”事业中最可爱的人。

历史,一定不会忘记他们!

 
编辑 : 拉专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