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千千万万皆英雄

来源 : 青海日报    作者 : 牛玉娇    发布时间 : 2024-08-28
字体 :

60多年前,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原子城的神秘禁区内,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牧工、家属,还有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这项伟大工程中,不仅有“两弹一星”功勋,还有几十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更有无数名将军、士兵、专家、普通工人、牧工,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创业史,他们也都被载入史册,成为“两弹一星”精神耀眼的标识。

采访中我们得知,在“两弹”研制过程中,全国先后有几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多个部、院和解放军有关单位,包括几百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其中,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服役近40年的奋斗历程中,共有数万人参加了“草原大会战”。

他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成功进行了16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选择了核事业,他们就选择了隐姓埋名,选择了默默无闻。

杨承宗,我国著名放射化学家,是从巴黎居里夫人试验室归来的博士学子。杨承宗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拿着每月1000斤小米的薪酬却义无反顾、刻苦努力、辛勤工作,在我国放射化学的建立和“两弹一星”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在“两弹一星”表彰的科学家之列,甚至连院士都不是,但对武器级核材料的制备作出了重大贡献。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总是把功劳归功于集体,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执意把奖章送到单位,并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的题文,他一直认为,研制原子弹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汇溪流以成江海,聚沙石以成高山。“两弹一星”的研制凝聚了数万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工人、牧工、解放军指战员等无名英雄的智慧和奋斗,这壮丽的事业是几代人连续奋斗的结晶,辉煌和光荣属于每一个曾在这条战线上奋斗过的无名英雄。

就像“两弹一星”功勋陈能宽诗中所言: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荡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

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无私奉献、不懈奋斗,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 : 拉专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