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抓紧水肥一体化 精准种植促增产——“强三农 促振兴”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 : 青海日报    作者 : 王 臻    发布时间 : 2024-08-30
字体 :

水肥一体化下生长旺盛的农作物。本报记者 王 臻 摄

初秋,风轻轻吹过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店子村700亩(46.67公顷)的玉米地,已有两米多高的青贮玉米青翠欲滴,随风摆动。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大片的撂荒地。如今,在撂荒地里种下的玉米已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地里一排排黑色的水肥一体化管道逐一铺设开来,如同一条条黑色长龙横亘田间。乐都耕耘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善俊轻轻一拧阀门开关,灌溉水与肥液便通过管道均匀地喷灌到玉米地中,不仅能够“解渴”,还能让玉米吃上“精细粮”。

“过去浇水费人费力,现在浇水拧阀门就行。我们用的是玉米‘水肥一体化’固定式首部系统,有了这个设备,只需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将肥料和水进行合理配比,就能轻松实现定时定量供水、供肥。这种技术模式管理,700多亩的地一个人就够了。”李善俊说着便带记者来到离耕地一公里远的首部枢纽机房,将已配好的肥料放进肥料箱、拉开闸门,机房内的设备通过抽水、过滤等环节将一定数量的水肥送入一级管路,再由一级管路输送到需要施肥的各个田间地头二级管路,确保每一滴水都能有效地灌溉到作物,过程轻松又方便。

灌溉与施肥同步。李善俊的玉米地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实现玉米蹲苗、控旺防倒科学管理的同时,旁边姜湾村500亩(33.33公顷)的标准化陆地香菜基地里的第二茬高品质香菜也正享受着喷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滋润”。

只见平整好的耕地上,成排的滴灌管和微喷头格外引人注目。微喷头将压力水喷射到空中,分成众多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在种植区域,为香菜的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玉米浅埋滴灌不同,这种均匀而准确地喷洒在作物枝叶上或作物根系周围土壤表面的微喷灌,更适合像香菜这种需要全面湿润或对水分分布有特定要求的作物。”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马国业介绍。

良种良技加良机,节本增效凸显的姜湾村,已经实现“小香菜 大产业”的进阶。截至目前,第一茬香菜已分次分批完成采收销售,并于6月15日举办了海东市乐都区香菜销售北上广首发仪式;第二茬香菜也陆续进入田间管理,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在当前已有良种和生产条件下,肥料技术成了提升产量的关键。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区,乐都区已经开始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上下力气,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唐小兰说:“乐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一直以来在设施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应用,粮食作物上没有应用过。今年,我们在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示范,示范面积700亩(46.67公顷)。据初步计算,水肥一体化栽培种植亩成本1000元至1200元。与常规栽培比较,可节水65%以上,节肥50%以上,可节省人工80%以上。目前,农作物逐步进入收获期,预计马铃薯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蚕豆亩产量3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量1000公斤以上,可实现精量播种、精准水肥调控、节本增效和提升单产的粮食生产目标。”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句话足以说明灌溉和施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实际过程中,找到适合不同农作物、不同耕地类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极为重要。

前不久,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合尔营村的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田里,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将普通种植区域的马铃薯和水肥一体化项目区的马铃薯各采挖了一平方米,经测产,普通区域一平方产量为3.95公斤,水肥一体化项目区一平方产量为7.65公斤。这组新鲜出炉的数据,真实印证了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增产效果。

“良种良法配套后,马铃薯产量实现新高。以前我们的马铃薯亩产是5000斤到6000斤,去年,开展试验示范,自膜下滴灌项目实施后,亩产达到8000斤以上。”湟中区诺嘉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生盛高兴地分享着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变化。他告诉记者,眼下,高原上的马铃薯还没有到采挖的最佳时节,等到下个月,马铃薯产量将大幅提升。

传统种植模式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马铃薯、高原夏菜和主导产业发展严重受限。湟中区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介绍,为推进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年,湟中区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在多巴、拦隆口、李家山、西堡四个乡镇建立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7个,示范面积1100亩(73.33公顷)。并开展不同移动式施肥机应用性能和软体水窖蓄水灌溉技术研究,通过水肥高效利用技术集成和示范,总结集成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实现节水30%以上,化肥使用量节约20%以上,预计增产30%以上。

干旱的气候和传统的耕作方式曾一度制约着我省粮食产能的提高,不断探索“节水减肥增粮”技术,多措并举提高粮食单产对于全省粮食安全的发展至关重要。记者在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的耕作田里看到,除了安静工作的灌溉设备,几乎没有人工身影,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降成本。不难看出,技术的大面积示范应用,对于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是作物的“粮食”,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既是青海积极响应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的具体实践,也是积极探索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和抗灾能力高的种植技术的实际行动。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我省在乐都区、湟中区两个农业大区率先开展水肥一体化应用,与常规耕种相比,优势明显,为全省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宏伟表示,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配套2200万元,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和普及应用,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作出青海贡献。

 
编辑 : 拉专措